集采风暴一波接一波,第一轮国采冠脉支架,均价从1.3万元降至700元左右,最高降幅达96%,结果一出炉,业内一片风声鹤唳。不到一个月,医保局《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发布,又袭来一记重拳。这一次,骨科成了“大热选手”,膝关节、髋关节具备技术壁垒较低、需求量大的特点,大概率会进入第二轮国采。
REC
骨科耗材国采
降幅会比冠脉支架更惨吗?
目前,骨科集采已经在多地进行了“模拟预演”。从已公布中标结果来看,安徽骨科脊柱平均降幅53.4%,最高降幅95%;骨科关节类平均降幅81.97%。最近由淄博、青岛等组成山东省七市组成的采购联盟更是砍出了“骨折价”,最高降幅达94%,平均降幅67.3%。
如果只是追求降价,那么进入国采后,国产企业可能连最后的价格优势都失去了。假设国产降至5000元,进口降至6000元,那么医生和患者大概率都会选择技术、售后等各方面都占优势的进口产品。一旦进口企业不提供产品,那么未来可能会重蹈芯片产业被掐住喉咙的覆辙。
所以面对国产化还不成熟的关节产品,国家集采可能降幅不会像冠脉支架那么大。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骨科企业的价格底线会进一步击穿。目前国产髋关节平均出厂价为2900元/套,进口髋关节平均价格为1.1万/套;国产膝关节平均出厂价为4800元/套,进口膝关节产品平均价格为1.2万/一套。
从集采“杀价”后,看骨科企业未来
集采后,大幅降价是必然的,对于耗材厂商来说,利润缩水加剧,寒冬已至。参考在冠脉支架国采中的乐普医疗,其中标的支架2019年毛利率约为78.06%,国采从原价8400元/个降至645元/个,乐普医疗此款产品的首年净利润将减少1.1-1.3亿元。短期内企业收入和利润规模均较大下降。
另外随着《通知》的传出,医械股闻声暴跌,其中凯利泰较年内高位已经腰斩,市值蒸发超100亿,连高瓴和淡马锡都终止其股份认购计划。资本市场可能也在思考未来骨科还是否是个好赛道。面对集采,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整个骨科耗材行业未来将进一步洗牌。
但是,集采是寒冬也是春天。目前国内关节领域的国产化只有20%-30%左右,带量采购将会加速骨科关节类的国产化,预计未来国产化达60%-80%,必然是利好国产企业。那么在集采这个漫漫寒冬中,企业如何度过呢?三个方向或是企业在这个寒冬的出路:
创新研发
聚焦全球前沿科技,自主研发颠覆性产品,引领行业的变革。如结合骨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骨科手术精准智能化;应用3D打印完成定制化骨科手术。
攻克材料学难关
突破国际“领跑”生物材料的技术难关,摆脱上游材料卡脖子困局,在成本上实现巨大优势。
外延并购
学习巨头企业,并购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标的,减少同质化竞争,实现多元化布局,从而打造更宽护城河。
骨科耗材集采
对于医生诊疗选择的影响
对于心内科、骨科等多个科室来说,医生收入主要来自耗材。冠脉支架的国采,让心内科医生心凉了。同样骨科耗材进入国采,耗材价格大幅下降,随之而来,医生的收入下降,那么医生的手术意愿也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未来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随着老龄化加剧,需要做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会增加,但总手术量反而可能会减少。另外收入的下降可能会使得优秀医生选择进入私立医院,而患者也要去私立医院就诊,相应的手术费用也将大幅提高,那么与医保局组织集采,降低患者就医费用的初衷也就背道而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集采后保证医生获得符合其劳动价值的阳光收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来源:众成医械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