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份发布的三季报中,医疗器械公司成绩亮眼。第三季度,迈瑞医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24%。
深交所披露的《上市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分析》指出,分行业来看,前三季度创业板医药生物行业平均净利润达到2.37亿元,医药生物等行业净利增幅也达到20%以上,医药生物等行业净利润增速也达到40%以上。
近年来,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由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2019版)》(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共45403家,其中生产企业1.6万家。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304亿元,医疗器械行业增速领先全球。
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中,迈瑞医疗无疑是这一行业的龙头老大。在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名前10的企业中,迈瑞医疗位居榜首。
纵观迈瑞的发家史,几乎就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缩影。从只能生产单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到现在围绕全生命周期开发的三大产品线,其书写出的是中国民族品牌发展的代表性故事。
自主创新:国产医疗器械“春芽”萌动
在医疗器械的发展史上,中国起步较晚,一度依赖进口满足市场需求。但依靠进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大面积使用进口医疗器械不仅成本高,而且还有被扼喉抚背的危险。
开展自主研发势在必行。但自主研发医疗器械不是拍脑门就解决的事,不同于当时说干就干的“下海”热潮,医疗器械属于高科技行业是知识密集性产业之一,要进入这个领域没有“真功夫”可能行不通。在行业门槛的限制下,即使有人看到了商机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企业发展也主要以加工型企业为主。在90年代之前,就连一套彩超设备也完全需要进口,直到1990年才开发出中国第一台彩超。
1991年,迈瑞医疗成立。此时距“1979年的春天,有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故事已有12年,深圳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振兴之路:“试炼”“跳跃”“升华”
“深圳要发展成为高质量的城市,就要发展高科技,我们的公司就是在当时注册的”。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在《证券时报》的访谈中表示,迈瑞是随着深圳特区抓高科技的发展方向,跟着市政府的政策节拍走过来的。
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圳市给予给企业减税、借款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即使有像李西廷这样高学历、高技术的创始人,但只要公司资金匮乏,就做不了生产,搞不了研发,甚至连生存下去都是问题。为了支持企业做研发,深圳市科技局给企业开通了借款通道,迈瑞就是从中借了95万元用于开发单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
对于没有外资背景的高科技本土企业来说,自主研发产品难,但将产品卖出去更难。就像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所描述的“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还有商品的所有者。”
要完成这最初的一跳,就要让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高端市场被国外品牌垄断,要在这块蛋糕上动手,如果没有雄厚的实力,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
以迈瑞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医疗器械公司,几乎是清一色的初创公司,又怎么冒得起这么大的风险。把产品卖出去,成了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本土企业有本土企业的优势,便宜就是本土企业的一大“杀手锏”。迈瑞正是依靠低价策略迅速找准了目标消费市场,一举获得“低价杀手”称号。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盈利是其发展的主要目标,但如果仅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恐怕是承担不了民族品牌振兴的大任。就像李西廷说的,做企业不是单纯的做生意,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不能只关心赚多赚少。
中国民族品牌的兴起,依靠的是一个个企业的兴起。“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迈瑞就是其中的一条“江流”,中国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征程中,迈瑞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完成了企业发展的又一跳。
2006年,为了提高在海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从西门子、飞利浦这样的“大鳄”手中分得一杯羹,迈瑞做了一个大工作——登陆纽交所。
强势回归: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10多年过去了,迈瑞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中国也在迅速发展。看到中国市场的潜力,迈瑞选择从美国退市于2018年成功在深交所IPO。从海外资本市场回归的本土企业并非迈瑞一家。2016年,360从纽交所摘牌,在上交所敲锣上市回归A股。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回归国内,就连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表示愿意回国。
对于回国上市的原因,李西廷公开表示,作为在本土成长起来的公司,要给国家、给子孙后代留点好东西。他认为中国人能做到使祖国真正成为一个医疗器械研发的高地。希望未来能够在全球各大医院看到标有中国品牌的医疗器械。
如今,在迈瑞深圳总部,参观学习的团队络绎不绝,展厅里各种医疗器械根据其三大医疗产品线归类,分布在不同位置。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血液细胞分析仪、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等医疗器械已成为行业内领先的医疗设备。其生产的彩超设备在出口中处于领先地位,据悉,全美前20大教学医院中19家在使用的是迈瑞的彩超。
国产医疗器械的黄金发展期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到全球竞争中。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类出口金额达236.30亿美元,同比增长8.88%。从出口地区来看,中国对欧盟、北美市场的出口额实现了10.92%和10.25%的两位数增长,美国仍是中国医疗器械第一出口大国。其中,体外诊断设备整机(不含试剂)2018年共向17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出口总额高达7.6亿美金,同比增长24.4%,增速最快 。
在医疗器械出口的同时,国产替代也越来越普遍。《报告》指出,2018年,国产品牌继续突破进口大品牌封锁,越来越多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0%。在供应室及手术室消毒类仅新华医疗一家的占有率就达56.5%,监护类产品中迈瑞更是超过了60%。
多重利好医疗器械产业开启“黄金十年”
如今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如日中天,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前景,人口规模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给出了答案。展望世界,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达到6.5亿,2025年将达到8.1亿。在国内这一现象也不容乐观,截至2018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对此,迈瑞年报中表示,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医疗健康行业的需求将持续提升。此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消费能力,全球范围内长期来看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一方面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各种利好政策也连续推出。为了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国家出台加快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支持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创新等文件。此外,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如果说 2018 年之前的10年是国内药品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那么我们可以说2018年开启了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黄金十年’。”李西廷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
深交所披露的《上市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分析》指出,分行业来看,前三季度创业板医药生物行业平均净利润达到2.37亿元,医药生物等行业净利增幅也达到20%以上,医药生物等行业净利润增速也达到40%以上。
近年来,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由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2019版)》(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共45403家,其中生产企业1.6万家。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304亿元,医疗器械行业增速领先全球。
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中,迈瑞医疗无疑是这一行业的龙头老大。在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名前10的企业中,迈瑞医疗位居榜首。
纵观迈瑞的发家史,几乎就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缩影。从只能生产单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到现在围绕全生命周期开发的三大产品线,其书写出的是中国民族品牌发展的代表性故事。
自主创新:国产医疗器械“春芽”萌动
在医疗器械的发展史上,中国起步较晚,一度依赖进口满足市场需求。但依靠进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大面积使用进口医疗器械不仅成本高,而且还有被扼喉抚背的危险。
开展自主研发势在必行。但自主研发医疗器械不是拍脑门就解决的事,不同于当时说干就干的“下海”热潮,医疗器械属于高科技行业是知识密集性产业之一,要进入这个领域没有“真功夫”可能行不通。在行业门槛的限制下,即使有人看到了商机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企业发展也主要以加工型企业为主。在90年代之前,就连一套彩超设备也完全需要进口,直到1990年才开发出中国第一台彩超。
1991年,迈瑞医疗成立。此时距“1979年的春天,有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故事已有12年,深圳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振兴之路:“试炼”“跳跃”“升华”
“深圳要发展成为高质量的城市,就要发展高科技,我们的公司就是在当时注册的”。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在《证券时报》的访谈中表示,迈瑞是随着深圳特区抓高科技的发展方向,跟着市政府的政策节拍走过来的。
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圳市给予给企业减税、借款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即使有像李西廷这样高学历、高技术的创始人,但只要公司资金匮乏,就做不了生产,搞不了研发,甚至连生存下去都是问题。为了支持企业做研发,深圳市科技局给企业开通了借款通道,迈瑞就是从中借了95万元用于开发单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
对于没有外资背景的高科技本土企业来说,自主研发产品难,但将产品卖出去更难。就像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所描述的“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还有商品的所有者。”
要完成这最初的一跳,就要让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高端市场被国外品牌垄断,要在这块蛋糕上动手,如果没有雄厚的实力,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
以迈瑞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医疗器械公司,几乎是清一色的初创公司,又怎么冒得起这么大的风险。把产品卖出去,成了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本土企业有本土企业的优势,便宜就是本土企业的一大“杀手锏”。迈瑞正是依靠低价策略迅速找准了目标消费市场,一举获得“低价杀手”称号。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盈利是其发展的主要目标,但如果仅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恐怕是承担不了民族品牌振兴的大任。就像李西廷说的,做企业不是单纯的做生意,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不能只关心赚多赚少。
中国民族品牌的兴起,依靠的是一个个企业的兴起。“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迈瑞就是其中的一条“江流”,中国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征程中,迈瑞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完成了企业发展的又一跳。
2006年,为了提高在海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从西门子、飞利浦这样的“大鳄”手中分得一杯羹,迈瑞做了一个大工作——登陆纽交所。
强势回归: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10多年过去了,迈瑞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中国也在迅速发展。看到中国市场的潜力,迈瑞选择从美国退市于2018年成功在深交所IPO。从海外资本市场回归的本土企业并非迈瑞一家。2016年,360从纽交所摘牌,在上交所敲锣上市回归A股。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回归国内,就连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表示愿意回国。
对于回国上市的原因,李西廷公开表示,作为在本土成长起来的公司,要给国家、给子孙后代留点好东西。他认为中国人能做到使祖国真正成为一个医疗器械研发的高地。希望未来能够在全球各大医院看到标有中国品牌的医疗器械。
如今,在迈瑞深圳总部,参观学习的团队络绎不绝,展厅里各种医疗器械根据其三大医疗产品线归类,分布在不同位置。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血液细胞分析仪、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等医疗器械已成为行业内领先的医疗设备。其生产的彩超设备在出口中处于领先地位,据悉,全美前20大教学医院中19家在使用的是迈瑞的彩超。
国产医疗器械的黄金发展期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到全球竞争中。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类出口金额达236.30亿美元,同比增长8.88%。从出口地区来看,中国对欧盟、北美市场的出口额实现了10.92%和10.25%的两位数增长,美国仍是中国医疗器械第一出口大国。其中,体外诊断设备整机(不含试剂)2018年共向17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出口总额高达7.6亿美金,同比增长24.4%,增速最快 。
在医疗器械出口的同时,国产替代也越来越普遍。《报告》指出,2018年,国产品牌继续突破进口大品牌封锁,越来越多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0%。在供应室及手术室消毒类仅新华医疗一家的占有率就达56.5%,监护类产品中迈瑞更是超过了60%。
多重利好医疗器械产业开启“黄金十年”
如今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如日中天,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前景,人口规模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给出了答案。展望世界,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达到6.5亿,2025年将达到8.1亿。在国内这一现象也不容乐观,截至2018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对此,迈瑞年报中表示,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医疗健康行业的需求将持续提升。此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消费能力,全球范围内长期来看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一方面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各种利好政策也连续推出。为了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国家出台加快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支持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创新等文件。此外,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如果说 2018 年之前的10年是国内药品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那么我们可以说2018年开启了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黄金十年’。”李西廷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
对标国际,接受国际市场的考验是民族品牌振兴中的关键环节。面向未来,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自主研发走向世界的路上任重而道远。
来源:人民网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