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基层卫生投钱变向,医药应重视开发新终端

  • 2016-12-02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提到自2017年起不再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项目建设。消息在基层卫生界引起轩然大波,他们对此不解与担忧,中央基层卫生投入方向为何改变?今后卫生院和村室日子怎么过?一时成为网络热议焦点。然而,医药界网络媒体好像是对此并不甚感兴趣。

        那么,中央的基层医疗卫生投资变向真的对医药界没有大的影响么?没有什么可分析挖掘的市场价值么?笔者认为,这其实对医药行业的市场开发运营是一新的引导,应该引起医药行业人士的关注与重视。

        县级医院持续成为医改关注重点

        《规划》中明确提出,县级医院将会成为下一轮发展的重点。对于县级医院具体的健康扶贫工程建设项目内容有: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重点,确保每个县(市、区)建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允许在新区建设县级医院分院,或在医疗资源短缺、覆盖人口多、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地区依托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县级医院分院。

        《规划》提出对于县级医院项目的最高限额和定额补助额度如下: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单个项目补助额度东部不超过2000万元,中部不超过4000万元,西部不超过5000万元。

        《规划》当中也为县级医院将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支持县域内千人口床位数不达标、业务用房面积缺口较大(含危房改造)的县级医院建设,新增床位要向妇产、儿科、中医、精神、老年病等领域倾斜。

        不难看出今后的中央基层卫生投入将重点瞄向基层县级医院。原因很明了,中央在新医改7年中对卫生院和村室上的巨额投入并没有在“强基层”收到明显成效,怎么办?曾经或正在探索推进的医联体、多点执业及对口支援等强基层运作都因为体制问题及其夹带的社保、编制、劳务分配等,无法让省市大医院的专家真正“下沉”农村安营扎寨为农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城市大医院仍门庭若市而基层门可罗雀,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继续存在。问题的根源是既有体制难以、无法打破,中央及地方财政的巨额投入因体制制约而没达到目的!怎么办?于是中央用改变投资方向,不改变既有体制而对其重新分配投资,以此利用既有体制的政府主导和计划性手段,用刚性政策来配置医疗资源,以此加强或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这就是《规划》中提到的“确保每个县(市、区)建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允许在新区建设县级医院分院,或在医疗资源短缺、覆盖人口多、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地区依托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县级医院分院”。

        可以说,医药运营的机遇来了。因为中央投资的县级医院及其分院,在不久将来无疑将真正成为县域的垄断医疗机构,它的纵横延伸发展要么“吃掉”合并部分卫生院,要么在人群集中区域建立分院。对于县域医改来说,不失是合理、快捷、有效并且能够得到广大百姓欢迎的医疗资源配置手段,让许多百姓患者基层首诊,小病不出村,大病也能在家享受县级医疗服务,能够有效缓解基层的“看病难看病贵”。笔者认为,这给医药运营开辟或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县级医院的壮大发展与政府支持其分院或委托管理的出现,县级医院尤其是县医院就能成为县域最大的医药销售机构或团体。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2015年的就诊量占全县总就诊量的56%,住院占68%,药品使用量是14个乡镇卫生院年使用总量的20倍,年药品销售4200万元。试想,如果下一步得到政策与县级医院专项资金的支持,他们在县域合并其它中心卫生院或新建分院,加上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与制约,该县医院将极大拦截基层病人,增加首诊量及住院量,它的药品购置、库存及使用当然也就成为全县的“医药中心”。特别是政府对三明模式的肯定与推行,两票制又被政府强压运行,医药运营中间环节大大缩减,可以说,将来县级医院将成为各大医药商家的直接公关对象。

        或许有人说政府极力在推行多元办医,但只是数量上的增加。2015年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显示民营医院占全国医院总量的52.6%,但其就诊量仅占20%,其药品使用量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如果中央集中加大对基层县级医院的资金投入,体制不变的县级医院与其分院或新医院,将成为基层主要的医药销售对象。

        因此笔者认为,医药界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及早密切县级医院营销,把县级医院


来源:医谷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