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须引入竞争机制

  • 2014-01-10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逐步提高社会办医比重,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对医疗资源配置发挥鲶鱼效应和倒逼效应,使卫生资源配置更合理,系统运行更高效。同时,加快发展社会办医还是增加卫生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

 

  孙志刚介绍,《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是又一个全面放开社会办医闸门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在打破社会办医歧视性限制,提升社会办医管理和服务质量,保障非公立医疗机构获得一视同仁待遇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孙志刚认为,加快发展社会办医不仅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转变卫生发展方式、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履行对社会办医的规划、准入、扶持、指导、监管等职能,包括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加快落实非公立与公立医疗机构在设置审批、运行发展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对具备相应资质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予以批准,加快办理审批手续,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加强监管,创新监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链接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社会办医取得了较快发展。2012年与改革前的2008年相比,主要体现为“四个增长”:机构数不断增长,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达44.7万所,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47%;其中非公立医院9786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2%,年均增长16%。床位数不断增长,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63.53万张,占总床位数的比例从7.7%提高到11.1%。在岗职工数量不断增长,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161.97万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18%,增加了44.6万人,增长38%。服务量不断增长,非公立医院诊疗人次达到2.53亿,占全国总数的10%,增加了1.2亿人次,增长90.9%。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