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医看病仍靠听诊器误诊频发 设备亟待升级

  • 2012-05-04

        记者在广东、福建、上海、四川、广西、内蒙古等地调研了解到,在一些仍然依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老三样”看病的村,村民不满意,村医生存艰难;而配备较先进医疗设备的村,村民信任感增强,村医积极性提高。村医们希望,国家在农村卫生体系建设中,尽快使“老三样”升级成血常规、尿常规、电生理等基本健康检查的“新三样”,促进村级医疗水平跨越式提升。

 

  “看病靠"老三样"最怕误诊”

 

  记者在十余省市区采访发现,在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所,“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俗称“老三样”的医疗设备依然在许多地方“包打天下”,越来越难以满足村民的看病需求。

 

  冯昌文在福建省宁德市的蕉城区洋中镇莒溪村行医40多年,曾经发生的一起误诊让他至今心有余悸。一位80岁的村民身体不舒服,在卫生所看了几天病情突然恶化,送到大医院才发现是心肌梗塞。

 

  “看到老人晕厥,我的脑海里立即蹦出"误诊"两字,冷汗一下子就出来了,当时要有一台能检查心电图的设备该多好!”

 

  对许多村医来说,医患纠纷像是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33岁的四川眉山市白马镇万坡村村医方雪峰中专毕业,她算得上是白马镇最年轻的村医了。方雪峰说:“每次听到发生医患纠纷、村民打砸诊所的消息,我都有些心酸。哪个医生不想看好病呢?可村里确实缺医疗设备啊!”

 

  记者走进位于广西南部山区合浦县曲樟乡樟木村卫生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掉了漆的旧木桌,上面摆着一把大算盘,一个简易柜台,一堆中药箱子。除了头顶的电灯,这里很难感受到现代科技的气息。两鬓斑白的村医张清豹正戴着老花镜给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听诊。“除了"老三样",我连老人最需要的吸氧机都没有。”老张无奈地说。

 

  江西省南昌县小蓝开发区沥山村卫生所医生张华告诉记者:“许多 村 卫 生 所 缺 乏 做 血 液 检 查 的 设备,连感冒都难以区分是普通的伤风着凉,还是细菌感染,做不到对症下药。让村民觉得我们村医连个感冒都治不好,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扭转。”

 

  合浦县曲樟乡井山村卫生所村医 黄 在 兴 告 诉 记 者 , 卫 生 部 于1994年印发《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通知,其中规定村卫生所必要配备的诊疗工具包括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俗称“老三样”。这个标准沿用18年至今,越来越难以满足基层百姓看病的需求。

 

  黄在兴说:“农村最需要的就是实用、便于操作的医疗设备,能做血常规、尿常规、电生理。让“老三样”升级成"新三样",我们就有能力守住农民看病就医的第一道关口。”

 

  “新三样”推动农村医疗环境大变样

 

  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卫生所硬件水平总体有了较大提升。在一些配备了中国科学院“海云工程”研制的“新三样”等实用医疗设备的村卫生所,门诊量大幅度增加,医生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村民看病成本降低,村医收入上升。兰建华是宁德市金涵畲族乡金涵村的村医,最近半年来,先进医疗设备进村给他的诊所带了一股春风。

 

  “这套设备操作很简单,不仅可以做很多健康检查,费用也比城里减少一半左右。有的村民在我这里查完还特意跑到城里复诊,发现很准确。” 兰建华说,“现在大家都愿意来看病了,门诊量增加了3成以上。村民花钱少,村医收入多,这才是"双赢"。”

 

  医患风险下降,村医“底气”增加。记者采访了解到,村医的诊断水平随着先进医疗设备的增多显著提高,医患风险下降使村医看病时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曾经因误诊而心有余悸的村医冯昌文如今底气足了许多,他告诉记者:“去年底村里配上了多功能体检设备,不仅能查血尿,心电图也能测了。后来我又遇到一位77岁的村民胸口痛,做了心电图后发现有心房颤动,及时送到了上级医院,没有耽误治疗。村民们对我的信任大大提高了。”

 

  村民健康有保障,医疗信息化有抓手。上海嘉定工业园区雨化村卫生服务站去年将“老三样”升级,由政府统一配备了基础检查诊疗设备。村医腾百求说:“借助这套设备,全村建起了1600多份村民电子健康档案,将200多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纳入日常健康管理,很受村民欢迎。”

 

  48岁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图克镇陶报村村医齐木格苏认为:“医疗信息化要真正覆盖农村,村卫生所就必须配备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医疗设备,不然村医做不了检查,收集不到基础数据,信息化就是"空中楼阁"。”

 

  期待“新三样”在基层大面积推广

 

  广东、四川、内蒙古等地的村医告诉记者,1994年确定“老三样”为农村卫生所必备的诊疗工具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近2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有了巨大发展,农民的健康诉求越来越高。在广大农村配备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医疗设备,并不超前,也不会加重农民负担。各地的村医们期待通过各种优惠政策,让“新三样”成为农村卫生所必备的诊疗设备,让农民群众的看病环境得到更大改善。

 

  财政支持、医保倾斜,推动“新三样”进村。记者在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采访了解到,蕉城区4个乡镇36个村卫生所配备了能做血常规、尿常规和心电图的多功能健康检查设备。为了让广大群众受益,蕉城区向福建省卫生厅争取到政策支持,把这36个村卫生所纳入新农合定点门诊,村民检查费用可以通过新农合报销。

 

  一些村医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按平均2500-3000人口设立一个村级中心卫生所,大约一次性投资中国科学院“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研制的“新三样”等诊断设备及医患交互服务平台需要6.5万-7万元,人均24元。按照一个地级市1000个村估算,共计投入近7000万元。这样的投入只相当于进口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五分之一,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多数地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辽宁省彰武县阿尔乡镇阿尔乡村村医梁春荣说,如果能确保村卫生所成为新农合定点门诊,“新三样”的使用效率还会大大提高。

 

  创新筹资渠道,发挥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优势,加速“新三样”推广。对于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可以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的优势,推动先进医疗设备进村。记者在福建宁德市采访时,华融建信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华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与宁德市政府洽谈有关一千多个村卫生室“新三样”替代“老三样”所需资金的投资合作事宜。华融建信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勇说:“能够用科技手段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破解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是利国利民的国家之需。华融建信将在全国范围助推"海云工程"的全面落实。”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农村医疗机构提供先进检查设备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难得的商机。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和一些民间资本也看到农村医疗市场的潜力,希望进入这个市场。村医们认为,如果采取企业购买“新三样”等医疗设备租赁给政府的形式,将会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这需要出台鼓励政策,允许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的作用。

 

  为村医提供技术服务,确保“新三样”发挥作用。多位使用过先进检查设备的村医反映,新设备易操作、检测结果准确,但一旦发生技术故障,村医自身很难解决。内蒙古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福路村村医刘军说:“一旦发生技术故障,再好的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希望在推广新设备的同时,做好配套服务,避免新设备成为摆设。”

 

  刘军建议,允许研发“新三样”等实用医疗设备的中科院等大型单位随“新三样”产品配备医科院校大专以上学历、本地户籍的村医助理,在帮助村医顺利使用“新三样”等的同时,熟悉村医岗位,逐步成为老村医的接班人。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