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医疗走近大众正当其时

  • 2010-07-28

  “从新医改方案来看,目前国家医疗体系的主导思想已经从以治疗为主向治疗与预防并重的思路转变。因此在大众医疗的预防领域,出现了许多迫切需求,原有医疗信息化系统仅限于医院内部信息管理,目前则面临如何向外部拓展的问题,以3G为代表的无线通信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位为北京某医院提供无线医疗方案咨询服务的业内专家日前这样表示。

  新医改方案提出,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用于医疗改革。根据业内估计,仅用于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前期投入就不少于100亿元,这也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新商机。随着3G网络的规模部署以及基于网络融合的运营平台的搭建,运营商在拓展无线医疗的外延、提供大众级无线医疗服务方面迎来难得的机遇期。

  现有网络需拓展

  相比5年前,国内一些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大部分三甲医院已经认识到了医疗信息化在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纷纷采用了HIS、PC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尤其近年来,无线医疗崭露头角,成为医疗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早期的无线医疗中更多地采用了无线局域网的技术,主要是无线局域网+RFID实现各种组合应用,终端方面则大量采用了具备专门医疗定制服务功能的PDA等。据了解,目前我国大概有20%的三甲医院已经不同程度地应用了PDA和RFID技术。

  不过,无线局域网基本上是以部署AP热点的形式进行医疗区域无线覆盖,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应用升级。在无线医疗信息化初期,数据压力不大,这种模式能够满足日常需求,但当医院在此基础上需要开发更多应用并使用更多终端的时候,矛盾就出现了。业内专家表示,医院建筑格局特殊,AP热点部署较少,会产生覆盖薄弱的死角;AP热点部署多,则容易产生干扰。当数据压力大的时候,医用PDA终端出现在多个AP间频繁切换的状况,容易发生数据丢包,影响数据传输的安全。因此,现在有专门的无线医疗方案提供商提出,要引进运营商的3G移动通信网络,以移动基站的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实现无线医疗网络的升级,并开发出基于网络融合的多终端医疗信息化应用。

  此外,业内专家认为,无线医疗应用对于医院现有信息化的意义在于,能够迅速帮助医院从以医院内部管理系统为主向以病人为主的临床信息系统方向转变。更加重要的是,随着社区和边远地区远程医疗需求的出现,以局域网为基础的无线医疗信息系统急需跳出医院围墙,走到大众身边。

  运营商具备独特优势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要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远程医疗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几大内容,主要涉及视频通信、会诊软件、可视电话三大模块。据悉,今年有关远程医疗会诊的国家卫生信息网的首期工程建设计划投资超过2亿元。此外,兴建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是新医改的重点。农村居民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享受更快捷便利的医疗服务,并实现社区和边远地区与三甲医院之间的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也成为医疗信息化的基础信息来源。

  上述新医改的需求已经突破了单独某一医院层面的信息化概念,而是上升到全民医疗信息化范畴。在这一方面,运营商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3G时代,只有具备全程全网优势的运营商才能全面满足全民医疗信息化的需求。据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已经从自身优势资源出发,提出了初步的无线医疗解决方案。

  自2009年4月开始,北京急救中心正式开始启用基于中国移动TD-SCDMA的无线视频项目,并将其实际应用于急救车上,使北京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无线视频准确监控到急救车内的救护情况,并为现场提供指导意见。中国联通则推出了专为家庭病人使用的远程医疗慢性病监控系统,可实时向定点医院提供居家病人的脉搏、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数据,并提供非正常状态的自动报警服务。除此之外,中国还积极推出无线医疗的增值服务,其好韵通产品是专为孕妇提供的品牌化无线医疗增值服务,通过低辐射的CDMA手机向准妈妈提供胎教资讯、美容保健、膳食搭配、妇幼宝典、妈咪论坛、妈妈互动、娱乐在线、育儿日志、母婴商城、医院查询、即时通讯等信息服务。与此同时,电信定制开发的好韵通手机还可以实现婴儿胎心监测、手机辐射提醒、胎教音乐欣赏等功能。

  强强联合是趋势

  不过,运营商也存在产业“短板”。业内专家表示,运营商提供的全程全网的无线医疗解决方案构架与专业厂商提供的细分解决方案的结合,是未来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个领域,有许多市场空间正在被逐步挖掘出来。

  3G移动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无线医疗注入了更多的个性化特色。例如,生物识别技术与M2M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医疗信息化的一个发展趋势。在国外的无线医疗解决方案中,例如“移动临床护理方案”、“身份认证服务平台”、“患者追踪解决方案”、“患者血样匹配系统”、“临床追踪系统”以及 “M2M病人遥距监护系统”等个性化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得到应用。

  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精细化个人医疗服务也已提上日程,这就是端到端的用户自我诊断服务以及自动化自我治疗的新型医疗终端及服务。这些带有科幻色彩的远程医疗服务未必不会成为现实。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