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医用敷料作为一类重要的卫生材料类医疗用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及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医用敷料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为了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医用敷料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方向,我们陆续邀请国内医用敷料行业专家进行深入剖析。本期由中国医保商会医用敷料分会理事长、我国医用卫生材料行业内惟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稳健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全就医用敷料发展史、我国医用敷料行业发展进行的分析,值得关注。
行业面临多重挑战
近年来,我国医用敷料行业保持高速发展,出口始终占全球医用敷料出口总额的20%以上。由于我国是传统纺织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棉花纱线产量大,纺织行业产业链较为完善,具有很好的产业集群优势。因此,出口优势产品主要是棉花、纱布、绷带等天然材料类医用敷料。但这些产品技术难度较低,附加价值不高。另外,虽然现在已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我国的出口行业面临一些困难,医用敷料行业也不能幸免。2010年,从国家统计局陆续发布的物价等经济数据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等环比都继续上升,我国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棉花产不足需
以棉花为原料的医用敷料产品占我国整个医用敷料出口90%以上的比例,因此,棉花价格的变动对我国医用敷料出口影响极大,而今年全球棉花供应有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全球粮食短缺问题迫使许多国家减少棉花种植面积,改种粮食农作物。同时,气候变化也给全球棉花产量带来影响。如去年全球产棉大国美国受多雨水影响,众多产棉区减产到1983年以来的低谷,而我国2009年由于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棉花产量减少了11%。据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减产104万吨,而全球消费量增加143万吨,明显产不足需,预计2010年棉花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劳动力成本增加
就纺织业而言,我国沿海省份部分地区每小时人工成本为1.08美元,而越南、巴基斯坦及柬埔寨每小时人工成本分别为0.38美元、0.37美元和0.33美元,劳工成本仅为我国珠三角地区的三分之一。孟加拉国更低,为0.22美元。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势必造成部分国际订单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如东盟等)转移。
积极主动创新
面对上述一系列挑战,我国医用敷料行业势必要提升行业整体创新力。医用敷料产品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产品材料的创新和产品生产工艺的创新上。目前,技术含量型医用敷料产品占我国整个医用敷料出口的比例不到10%,我国医用敷料行业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医用敷料行业。
因此,面对全球医用敷料行业的发展,我国医用敷料行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改进企业自身管理体系的同时,积极主动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新和增强营销模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建立核心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化解各方面的风险。
研发考虑经济因素
虽然从全球范围来看,传统医用敷料仍占整个医用敷料的50%以上。但是,近年来,传统医用敷料增长趋缓,新型医用敷料正在迅速增长。
人们对新型医用敷料开发的标准是:材料的高效性、产品的高效能、护理的高效率。代表性敷料有:透明薄膜类敷料、水胶体敷料、藻酸盐类敷料、泡沫类(海绵类)敷料、软硅酮类敷料、银离子敷料、脂质水胶体敷料、含碳敷料、水凝胶。就具体的产品开发而言,医用敷料更注重产品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性。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1974年,全球第一块密闭性敷料安舒妥(英国施乐辉公司生产)诞生;1983年,第一代保湿水胶体敷料DuoDerm(美国施贵宝ConvaTec公司生产)被应用于慢性伤口护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生物材料、银抗微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为原料合成的保湿敷料(生物活性敷料)等现代敷料诞生并迅速发展。强生公司生产的Actisorb Silver220是市场上第一个取得商业成功的含银敷料。2000年后,更新型、功能更齐全的密闭性敷料逐渐成为创面敷料的主流。
除此之外,医用敷料产品也应该为患者节省护理费用。因此,在开发初始时要考虑其中的经济因素,包括敷料本身的成本和价格、住院时间、护理时间、辅助材料的数量、伤口愈合的质量等。例如,在美国采用组织工程制备的人工皮肤护理一个腿部溃疡伤口的年费用是20041美元,而用传统材料护理则需要27493美元。从中可以看出高科技医用敷料的经济价值。
关注疾病谱新变化
WHO的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为1.94亿人,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升至3.33亿人;15%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至少会得一次溃疡;每年因为糖尿病而截肢的患者至少有100万人;而在治愈后的糖尿病溃疡患者中,有66%的患者将在5年后复发溃疡;12%的患者在溃疡复发后截肢,而截肢患者中的70%是因为溃疡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以上情况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糖尿病溃疡和静脉曲张溃疡患病率的增长,新型医用敷料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另外,在伤口处理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将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越来越强,因此,需要新的抗菌敷料来应对伤口感染。目前,抗菌敷贴的市场容量已达2.25亿美元。
欧洲需求强势增长
全球新型医用敷料的主要市场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欧洲是全球使用创面敷料最多的区域,其医用敷料市场年增长率保持在8.4%。2008年,在全球新型医用敷料市场中,欧洲占41%的份额,美国占39%,其他国家和地区占20.5%。
整个欧盟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健康护理消费自然不断攀升,这也迫使欧盟政府在健康护理方面实施更加严格的措施。医院方面试图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部分治疗项目。另外,在医疗费用退还政策上也有重大改变,政府及保险公司要求更加严格的医疗产品价格证明,否则不予退还相关医疗费。这些都迫使欧洲扩大对新型医用敷料的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抗菌性材料和生物材料的应用,欧洲市场上传统创面敷料产品将逐渐减少,而功能性医用敷料,如水凝胶、水胶体、泡沫敷料、透明敷贴等将强势增长。
知识链接
伤口护理理论带动医用敷料发展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皮肤创伤一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医疗问题。原始社会时,人们就从动植物以及矿物中提取物质对伤口进行处理。西方最早的伤口治疗证据是公元前25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用粘土进行伤口处理。而最早的人类用棉纤维、马鬃作缝合线缝合伤口并进行包扎的实例被发现于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的埃及五世法老的墓穴中——一具木乃伊的右脚上有明显的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的痕迹。
干性愈合理论阶段
在1867年之前,医生们在手术中还未曾对手术器械进行灭菌或使用纱布止血和包扎伤口。1867年,现代无菌手术的奠基人、英国人约瑟夫·李斯特吸取路易·巴斯德的“高温灭菌”理论,创建了无菌手术理论。他在手术中用石炭酸冲洗手术器械和浸湿纱布,第一个将消毒纱布应用于伤口护理,并发明了无菌医用缝合线。此后,以棉纱布制品为代表的“干燥透气”的伤口护理理论成为主流。以这一护理原则为基础的材料不断出现。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伤口护理敷料产品始终未跳出棉纱布的模式。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纱布和其他材料来源不足,加之棉纱布敷料粘连创面带来换药痛苦、二次创伤以及对溃疡等难愈性创面治疗上的不足,迫使人们寻找一种与传统医用敷料相比效率更高、不那么依靠高质量纱的新型轻质织物。在这样的需求促使之下,人们利用植物材料制出无纺布。这种无纺布即可单独作为包扎材料,又可与其他材料复合制成包扎材料。同时,人们还开发出不用粘合剂而是用水刺加固纤维的方法,即水刺法。
湿性愈合理论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在干性愈合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伤口护理。在20世纪中期,在湿性愈合理论的基础上,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如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聚合物等开始应用于医用敷料并迅速发展。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褥疮、溃疡等慢性伤口护理在西方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卫生问题,世界医疗卫生领域越来越重视研发高科技医用敷料。在发达国家政府部门的鼓励下,许多大的卫生材料公司对此投入巨大财力和物力,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使用更方便、性能更优良的高科技医用敷料。目前,绝大多数创口均可用人工合成物质制成的敷料代替动植物原料的敷料。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