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

  • 2010-03-03

  增长超过预期 成绩可圈可点

  2009年是发达国家深受金融危机煎熬的一年。其中一些国家采取的对发展中国家放任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给世界贸易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是给我国对外贸易增添了许多障碍。欣慰的是,中国经济拿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其中我国医药产品特别是医疗器械产品的贡献可圈可点。以下是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目标市场、产品结构、产业格局、贸易方式等方面的详实数据和专业分析,可以说是对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的全面解读,值得业内关注。

  对外贸易增长超预期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类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83.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9%。医疗器械进出口额占医药保健品类产品同期进出口总额的33.66%。其中,进口总额为6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03%;出口总额为122.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4%。贸易顺差为61.4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0.9亿美元相比,增长50.1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一增长超过了业内预期。

  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额增幅仍然保持两位数,高于同期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增幅近7个百分点。出口额占我国医药产品出口总额的37.21%;进口额增幅低于同期我国医药产品进口增幅近5个百分点,占我国医药产品进口总额的30.17%。

  发达国家和地区仍为主攻市场

  2009年,我国向214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医疗器械产品,从99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出口目标市场中,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和英国前五位市场占比达55.44%,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89个百分点;在进口目标市场中,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和荷兰前五位市场占比达71.47%,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67个百分点。

  从进口产品来看,2009年我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为X射线应用设备、彩超诊断仪、弥补生理缺陷残疾穿戴或植入人体的器具、导管、插管、X射线断层检查(CT)仪、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最大的产品为CT仪。原因是我国一些三甲医院的设备更新换代,且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一些高端医用耗材及人造弥补产品需求旺盛。

  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产品主要是医用敷料、按摩器具、医用高分子制品(导管等)、医用仪器、医用家具等产品。其中,敷料类产品增幅较大,体现出我国现阶段出口产品以敷料、低值耗材及中低端设备为主,部分高端产品为在华跨国企业出口为主的特点,前20种产品份额占到79.12%。

  产业集群引领行业发展

  据统计,我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1.3万家,经营对外贸易的医疗器械企业达到2.9万家。现有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区域,经营企业则遍布全国,沿海发达地区生产和经营企业更为集中。

  民营企业出口连年攀升

  现有的4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带动了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增长,其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占据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05年~2009年,外企出口额占比分别为55.29%、56.25%、56%、53.92%和51.62%,这反映出行业对外依存程度较大的问题。民营企业表现不俗,2005年~2009年出口额占比分别为22.4%、25.95%、28.94%、31.89%和35.66%,连年攀升,逐渐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主力军。国有企业出口竞争力明显下降,近5年出口额基本无增长,呈下降走势,2005年~2009年出口额占比分别为22.29%、17.67%、14.9%、14%和12.57%。

  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

  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外资企业技术转移,对我国医疗器械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引领了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更新换代,也使我国加工贸易产品有了更为广泛的市场。而且,我国加工贸易涉及医疗器械产品众多,几乎覆盖所有的医疗器械出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加工贸易产品主要向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但是,自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制造水平的提高,国产产品的质量得到优化,导致我国一般贸易的医疗器械出口逐年上升,而医疗器械加工贸易比重逐年降低,2005年~2009年分别为43.2%、42.3%、39.2%、36.9%和35.13%,这表明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主要出口区域以我国加工贸易比较发达地区为主,如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及浙江省;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日本和德国,占我国医疗器械加工贸易产品对全球出口额的50%以上。

  今年预期良好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持稳并有所增长,中国经济将继续引领亚太和世界经济。尽管我国经济有预期通胀和外围人民币增值的压力,但我国经济整体仍将维持一定的增长幅度。而且,医疗器械产品差异化较大,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为我国产品成为发达国家替代产品,从而实现跨越性增长提供了可能。此外,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医疗器械需求方式:一些大型设备、尖端产品或高值耗材产品主要从发达国家进口;而国产中低端诊疗设备及低值耗材产品多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这种多层次、符合不同国家需求的产品结构,满足了国际市场的供求平衡,同时也证明我国已真正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期间,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新材料、绿色产品方面将会产生激烈竞争。同时,我国政府新农合和医改新政,将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注入更大的活力。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