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医疗器械借新医改破局

  • 2009-07-15
     在6月底举行的“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暨第44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姜峰在医疗器械论坛的主题演讲中表示,虽然新医改方案中较少提及医疗器械,重点在于药品供应保障等,但医改实施的结果必将给医疗器械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纵观全球市场,器械和药品的比例达到1∶1,而我国器械市场只有药品的1/3,从发展看应该有巨大的空间。最近几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市场的年增长率都达到了15%~20%,2008年,器械产值达到3000亿元规模。姜峰表示,最近这些年,政府对器械越来越重视,这从国家的五年规划中就能看出。
   
      作为医药卫生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器械产业也必将受到新医改的影响。医改意见中有两处提到医疗器械:其一是要求加强器械流通和价格管控,另一处是作为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的一个内容,提出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虽医改意见着墨不多,但实际上国家加大医药卫生领域的投入,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首先受益的就是生产基础设施的器械企业。不仅如此,姜峰进一步分析认为,医改将对器械产业带来很大的提升作用,由于投入增加,需求增加,医院的消费市场在扩大,两方面的因素作用下,得益的将是医疗器械企业。
   
      但目前,我国器械产业仍面临许多问题,如企业普遍带有急功近利的倾向,研发投入不够;企业多、小、散、乱,产业亟需整合等。与药品市场不同的还有,外资、合资产品占据我国75%的医疗器械市场,在排名前10位的医疗器械企业中,只有3家本土企业,外企占据着我国器械市场的绝对优势。虽然医疗器械的发展面临巨大的空间和机会,但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还有不完善、不科学的地方。对此,姜峰呼吁政府加大对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视,集中支持几个大的研发项目。
   
      在整个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和分工协作上,姜峰认为国外的模式比较科学:小企业做研发、产品,有苗头后风险投资跟进,并和大企业一起收购小企业的项目和产品,共同来实现产业化,政府资金则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姜峰认为我国一直没有把政府、企业、风投、科研院校等资源关系协调好,“这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最大的遗憾”。政府投入支持院所的研究,成果往往不能产业化,企业又花钱继续做同样的项目,而风投的眼光、门槛又太高,最后导致很多器械技术不能产业化,或者因为在第一阶段的市场销售失败而很快死掉。
   
      医疗器械是综合性非常强的行业,姜峰还呼吁政府应拿出切实措施,鼓励国防、航天工业的“退役”技术转民用;出台切实的政策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发展;在政府采购、医院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上,应对进口、合资和国产的设备给予同样待遇。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