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县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和疾控局发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其中明确,规范集约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字服务和治理能力。
《指引》指出,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建设标准化的区域医学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远程会诊、消毒供应、医疗急救等中心,通过上联、下带,推进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信息跨业务互通,医药、医保信息跨领域共享,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数据通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国家前期计划,到2025年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县级市,有条件的市辖区可参照)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可以预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将成为未来县域市场的核心驱动力,而信息化建设则是其高效运行的关键支撑。面对这一趋势,开立医疗前瞻性布局,已形成了成熟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可助力县域医共体实现医学影像诊断、远程会诊、智慧医疗急救等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推动县域医疗向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
打造县域医疗信息化范本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智能信息化设备是实现互联互通与高效运行的核心要素。以影像诊断为例,患者在基层就诊或体检时,基层医师遇到难以诊断的,可将医学影像数据上传到医共体牵头医院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专家根据申请内容和影像资料进行诊断,形成报告并回传,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共享。检查设备上自带信息化平台,是实现上述方案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案。影像诊断及远程会诊领域,开立医疗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已成功打造了多个范本案例。以浙江湖州为例,作为乡村医生综合赋能行动全国试点地区之一,浙江湖州依托开立医疗的远程超声数智化解决方案,打造湖州市远程超声诊断中心,搭建起连接中心医院与下属卫生院的“医疗桥梁”,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据介绍,浙江湖州市批量配置了开立医疗便携式超声。除常规超声应用外,设备还支持远程超声会诊系统,可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报告、远程教学、远程质控等功能,支持直接从手机端查看图像和视频文件,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通过开立医疗超声自带的物联网信息模块,实现设备互联互通,使得远程影像诊断、教学及培训能够直接在设备上进行,大幅节省了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本。
在中心医院专家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的超声医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影像,并通过视频连线获得即时的专业指导和建议。同时,上级专家可以远程指导下级医院编写、审核超声图文报告。这种“面对面”的远程教学,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生的诊断技能,更增强了他们的工作信心和职业成就感,可以为乡村患者带来更加精准、可靠的诊断结果。
针对目前县域医共体医疗机构设备采购痛点,开立医疗推出的医疗检查设备,比如高清晰便携超声,能够随时随地迅速开展超声检查,并且还能实时接入数字信息化平台。在平台上,实现所有医院和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序协作。各个单位紧密配合、逐级管理,最终实现患者少跑路、数据多跑路、专家少跑路、经验多复制。
在此基础上,区域报告的互通互认使诊疗行为得以规范化,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并借助AI智能技术自动进行查漏补缺,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在援边、下乡指导、分院管理、重症科、床旁检查、急救车等多场景下,开立医疗云影会平台均可一键发起影像远程传输,设备影像实时远程传输,多终端可用,全方位实现医学影像诊断、远程会诊、智慧医疗急救等多领域的资源共享,达到县域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
随着“云影会”远程医疗和5G技术的不断应用,智能超声医学影像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2022年开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率先启动了产科超声5G远程会诊,并覆盖了湖南省88家医院,让湘雅医院多学科优质资源下沉,疑难杂症快速响应支援,合理针对不同的孕产妇救治需求提供有效救治。打破时空限制,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正在成为远程会诊和分级诊疗的重要支撑,为医疗行业均质发展提供数字化基础。
同时,开立数字医疗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整合医疗专业病种数据库,构建AI私有化医疗大模型,旨在为用户提供最快速、最精准的AI智能服务:首创私有化医疗病种数据库,保障数据安全与专业性;同时支持超声/内镜设备一键唤醒「云影深智」AI助手,助力医疗专业能力提升。
现阶段,县域市场愈发成为医疗市场新的增长极,尤其在医疗设备领域,县域采购需求正值高峰期。最新一轮医疗设备更新潮中,智能化、信息化亦是重点。县域医疗信息化带来的市场变革已经在路上。
声明:此篇文章受众仅为医药、医疗等健康产业专业伙伴,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使用,不针对普通消费大众。
来源:赛柏蓝器械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