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2024年统计报告
本报告所用数据来源于本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的《药品监督管理2024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中的月报、季度报表及年报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报告分别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相关行政受理、审批、监管等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供药品监管系统参考使用。
一、北京市药品监管系统基本情况
(一)人员情况
1. 行政机构人员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药品监管行政机构共有编制231名,实际到岗225人,其中:综合部门92人,药品监管64人,化妆品监管21人,医疗器械监管45人,其他3人。
图1 2024年行政机构各部门到岗人员情况 单位:人
从学历看,大学及以上学历占99.55%。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03人,大学113人,大专1人。
图2 2024年行政机构到岗人员学历情况 单位:人
从专业结构看,药学、医学、医疗器械、食品、公共卫生、法律、管理与经济专业占75.55%。药学专业43人,医学专业33人,医疗器械及相关专业8人、食品、公共卫生及相关专业16人,法律专业25人,化学专业15人,管理与经济专业45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15人,其他专业25人。
图3 2024行政机构到岗人员专业情况 单位:人
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下人员占65.77%。35岁以下30人,36-40岁41人,41-45岁77人,46-50岁30人,51-54岁27人,55岁及以上20人。
图4 2024年行政机构到岗人员年龄情况 单位:人
2. 行政机构领导配备情况
2024年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机构领导班子应配备职数26名,现有领导28人。
从学历看,全部为大学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6人,大学11人。
从专业结构看,药学专业7人,医学专业4人,法律专业3人,化学专业2人,管理与经济专业8人,医疗器械及相关专业1人,其他专业1人。
从年龄结构看, 41-45岁7人,46-50岁8人,51-54岁8人,55岁及以上5人。
3.各区市场局从事“两品一械”监管工作的人员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底,各区药品监管行政机构共有编制1456名,实际到岗1399人,其中:药品监管824人,化妆品监管273人,医疗器械监管302人。
4. 事业单位人员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药品监管事业单位共有编制808名,实际到岗834人。到岗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总人数的67.99%,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70人)占职称人数比29.98%,中级职称人员(150人)占职称人数比26.46%,初级职称人员(247人)占职称人数比43.56%。
图5 2024年事业单位到岗人员职称情况 单位:人
从学历看,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97.36%。博士研究生71人,硕士研究生316人,大学425人,大专20人,中专1人,高中及以下1人。
图6 2024年事业单位到岗人员学历情况 单位:人
从专业结构看,药学专业人员比例最高,占25.06%。药学专业209人,医学专业78人,食品、公共卫生及相关专业29人,法律专业20人,化学专业66人,管理与经济专业97人,医疗器械及相关专业139人,信息技术及相关专业36人,其他专业160人。
图7 2024年事业单位到岗人员专业情况 单位:人
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下人员比例为78.42%。35岁以下308人,36-40岁175人,41-45岁171人,46-50岁94人,51-54岁49人,55岁及以上37人。
图8 2024年事业单位到岗人员年龄情况 单位:人
(二)科研情况
2024年北京市药品监管系统科技经费总计677.63万元,其中科技项目经费677.63万元,科技项目总计128项,科技成果评价17项。
(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1. 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复议案件情况
2024年全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45件。其中:受理对下级机关进行的行政复议0件,受理被同级政府审理的行政复议245件。
受理的复议案件中,药品案件58件,医疗器械案件101件,化妆品案件86件。
在复议案件中,中止复议案件0件,申请人撤回终止复议案件80件。
2024年共对127件案件作出复议决定。其中:对下级机关的复议作出决定0件,被同级政府审理的复议作出决定127件。
127件被同级政府审理的复议决定情况如下:驳回复议申请48件,维持53件,确认违法5件,撤销、部分撤销17件,变更2件,责令限期履行职责2件。
2. 药品监督管理行政诉讼案件情况
2024年法院共受理药品监管行政诉讼案件31件,药品案件10件,医疗器械案件10件,化妆品案件11件。
从判决结果看,一审判决14件,其中:驳回诉讼请求9件,确认违法3件,其他2件。二审判决2件,全部维持原判。
...............................
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
(一)医疗器械审批情况
2024年全市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2591件;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受理746件、批准671件,延续注册受理1105件、批准1117件,许可事项变更受理1801件、批准2097件,登记事项变更备案651件,注/撤销17件。截至2024年12月底,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7476件。
(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02家。可生产一类医疗器械企业数量451家,可生产二类医疗器械企业数量664家,可生产三类医疗器械企业数量334家。重点监管企业134家。
(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基本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有仅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29723家,仅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1116家,同时从事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13451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15690家,医疗器械零售企业16423家,医疗器械批零兼营企11449家,从事无菌或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7640家,从事体外诊断试剂(IVD)经营的企业13144家,专门提供医疗器械运输贮存服务的企业39家,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5823家。
(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情况
2024年全市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178家次,其中检查含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企业461家次,要求停产整改3家次;检查含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企业922家次,要求停产整改8家次;检查含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企业832家次,要求停产整改10家次;检查含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企业327家次,要求停产整改3家次。检查国家重点监管企业328家次。全面检查高风险含无菌或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87家次,要求停产整改4家次;检查创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3家次,均通过检查。检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720家次,要求停产整改6家次。检查委托生产企业注册人制企业168家次,均通过检查;检查受托生产企业160家次,均通过检查。检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生产企业106家次,均通过检查;检查省级和省级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生产企业326家次,要求停产整改1家次。
飞行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32家次,要求停产整改9家次。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生产企业11家次,完成整改915家次,立案查处的生产企业2家次。
(五)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日常监管情况
2024年全市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21824家次;飞行检查经营企业530家次;存在违法违规的企业或单位263家次;完成整改的企业或单位265家次,立案查处的企业或单位226家次。其中: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6684家次,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经营企业164家次,完成整改166家次,立案查处136家次;检查医疗器械使用单位4969家次,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使用单位99家次,完成整改98家次,立案查处90家次;检查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网服务第三方平台171家次,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平台0家次,完成整改1家次,立案查处0家次。
(六)医疗器械抽验情况
2024年全市共抽验医疗器械企业519家,按环节分,生产环节抽验385批次,不合格6批次;经营环节抽验200批次,不合格6批次;使用环节抽验349批次,不合格7批次。按器械类别分,一类医疗器械抽验10批次,不合格1批次;二类医疗器械抽验587批次,不合格15批次;三类医疗器械抽验349批次,不合格7批次。
(七)医疗器械案件查处情况
2024年查处医疗器械案件689件,货值金额4127.24万元,罚款2121.9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68.62万元。
从案值划分来看,案值5万元以下的案件667件,占医疗器械案件总数的96.80%。案值在5万-20万元案件共有14件,案值在20万-50万元案件共有7件,案值在1000万元-1亿元案件共有1件。
2024年医疗器械案件的主要来源是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258件(占49.90%),其他部门通报73件(占14.12%)、其他36件(占6.96%)、投诉举报137件(占36.50%)、监督抽验10件(占1.93%)和执法检验3件(占0.58%)。
图10 2024年医疗器械案件来源情况 单位:件
从违法环节来看,违法环节为经营环节的案件共472件,占案件总数的68.50%,居第一位;违法环节为使用单位的案件共177件,占案件总数的25.69%,居第二位;违法环节为生产环节的案件共33件,占案件总数的4.79%,居第三位。
(八)查办医疗器械侵权假冒案件情况
2024年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案件立案30件,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8件。
(九)医疗器械GMP检查员情况
2024年全市具有医疗器械GMP检查员资格为306人。从学历看,大学及以上学历占100%,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8人,大学197人,大专11人。从职称看,高级职称人数占职称人数的16.01%,其中: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111人,初级职称146人。从检查经验看,5年以上检查经验占48.69%,其中5年以上检查经验149人,3年到5年检查经验115人,3年以下检查经验42人。从所在单位看,检查机构占31.89%,其中:行政机关107人,检验检测机构82人,审评中心50人,检查机构9人,其他单位58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共检查3772人次。
.............................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